传承非遗、投身乡村振兴、逐梦科技创新……
三秦大地巾帼出彩
(资料图片)
逐梦科技创新、投身乡村振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喜迎妇女十三大·巾帼奋进新征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三秦大地陕西,深入八百里秦川第一线,入农家、进车间、访非遗、看发展,记录下一个个追梦奋斗、人生出彩的巾帼故事。
“活起来”“传下去”
从“春花的院子”民宿望出去,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满眼翠绿。入夏,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的民宿产业进入旺季。
“春花的院子”远近闻名,在这里不仅能感受牛背梁风光,还能吃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柞水十三花”宴席。“每家的女主人都能做出自己家独特的味道。”女主人李春花做的“柞水十三花”令众多吃过的游客回味。
“柞水十三花”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宴席,依据时令使用当地的新鲜食材,一共13道菜,包括四荤、四素、四干果和一个拼盘。成为非遗传承人后,李春花深挖“柞水十三花”宴席,从最初的13道到现在的30多道菜,让游客不管什么季节来,都能尝到秦岭人家的幸福感。
李春花还是柞水县巾帼创业先锋联谊会会长,所以“春花的院子”不仅是民宿,还开展各类农家乐餐饮、文明礼仪、创业就业培训,积极推动“柞水十三花”品牌,带动200余名妇女群众创业就业。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三秦“她力量”还有很多。
拉坯、刻花、上釉、烧窑……走进铜川市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忙碌有序。“我们近年来不断丰富产品线,让过去以展示、收藏为主的陶瓷产品向着日用品方向延伸,让更多的耀州瓷进入寻常百姓家。”公司首席技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梁亚萍告诉记者。
“青花粉彩誉宋元,十里窑场不夜天”,这是千年前耀州窑的繁盛景象。为了让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活起来”“传下去”,2021年7月,全国三八红旗手梁亚萍工作站依托该公司成立,通过“大师+名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刻花工艺90余人、技术骨干35人。
员工都是来自铜川当地的农民,按件计工资,平均月工资在3500元左右,最多的能拿到6000多元。“希望可以带动更多的女性从农民变身工人、手艺人,甚至成为艺术家,让她们的人生因陶瓷而丰富多彩。”梁亚萍说。
“要发展大家就一起发展”
“牛姐”陈景田在安康市岚皋县是个传说,因为她能通过“听”牛粪落地的声音判断牛的健康情况。来到她的牛场才知道,这只是“牛姐”的绝活之一。她把牛当孩子,摸一把牛耳朵,根据耳尖、耳根的温度就知道牛健康与否。
“牛姐”每天对着牛载歌载舞,还开了视频账号,成了直播平台上的养牛达人。她家的每头牛都有自己的名字,说起它们“牛姐”如数家珍。说起返乡创业史,陈景田却是几度哽咽。
2016年,她获得政府创业贷款60万元,县妇联在里面起了关键作用,从此她开始了良性循环,建设标准化圈舍1076平方米,年养殖肉牛150头,流转闲置土地50亩用于种植牧草,年产值可达380万元。在她的带动下,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及收购牧草、免费配种、养殖指导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增收。
返乡创业的路上,有“牛姐”,也有“茶姑娘”。
“当我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经营茶叶时,父老乡亲包括我的父母都很不理解。”在汉中市西乡县峡口镇,西乡县秦丝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江娟说,“因为我心里清楚,父辈的茶叶种植模式和经营方式需要调整。”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江娟家的家庭小作坊升级为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茶产品远销海内外。他们与周边约2000余户茶叶种植农户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收购鲜叶保障农户收入。
同时,江娟还带领本地30名留守妇女成立“茶姑娘服务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团队帮助茶农修剪茶园,资助茶农更换优质茶树品种,对小型个体农户提供制茶技术指导,宣传茶文化。“作为年轻人,我希望用创新的方法,让更多人靠自己的能力多挣一点钱,要发展大家就一起发展。”江娟笑着说。
“改变和创新随时都在发生”
“她力量”,在科技创新中同样熠熠发光。
从研究所到科创企业,陕西诺维北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蓓蓓从来都是和“硬核”装备打交道。“北斗的发展伴随了我的整个青春。”2003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蓓蓓入职某航天研究所,进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团队。
2008年,27岁的王蓓蓓决心一搏,辞职创立了诺维北斗,从事北斗卫星应用系统各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近年来,公司的研发成果获评“中国卫星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大赛最佳方案奖”、陕西省首届女性创业创新大赛数据科技产业组一等奖、首届西安女性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组一等奖等荣誉。
“我们公司三个创始人都是女性。员工中女性占40%,中层也基本都是女性。”在王蓓蓓看来,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北斗产业50强的诺维北斗,离不开女性的力量,“在科技创新中,女性的激情和活力一旦被激发,就一定能够做到不断向前、出类拔萃”。
在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中女性占比超四分之一。公司的发展伴随着女性力量的壮大,这让董事长高月静同样感触颇深。
22年前,怀揣一腔热忱,刚刚博士毕业的高月静与公司的几位创始人开始创立蓝晓科技。如今,蓝晓科技主营的吸附分离技术已经从最初的单一应用领域,逐步扩展至食品、生物医药、金属、环保、化工等领域。面对领域内的诸多“卡脖子”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团队在果汁浓缩和攻克生命科学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在蓝晓,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创新驱动、求真务实,改变和创新随时都在发生。”33岁的雷晓菊入职的6年间,她所在的生命科学事业部产品型号从之前的几种丰富到现在的百余种。
“立足专业贡献社会价值,希望我们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能够学有所用,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高月静说。(记者陈俊宇)